学艺社区|艺术生在线学习交流中心

 找回密码
 加入艺城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tag播音 艺考学习资料|关于 播音 的新闻资料故事文章作品或作文范文

播音 艺考学习资料: 关于 播音 的作文, 有关描写 播音 的新闻资料、故事文章、作品或作文,包括相关的介绍(简介)、词语、诗歌、诗句、句子、意思含义、背景资料、网站图片、成语典故、音乐歌曲、电影游戏、英文翻译、英语作文或论文下载等内容,欢迎大家交流讨论。最后,别忘了留言鼓励鼓励我们【学艺网 81art.com】哦!

专辑作品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播音 艺考学习资料: 暂时没有相关作品,咱们再等等吧亲!要不我们先打开【学艺网 81art.com】玩玩?乖哦!学艺网永远让你我惊奇!支持学艺网,加油!

博客日志

分享 2013年播音考生需知--播音专业考试技巧详细说明
蝴蝶月 2012-5-18 14:46
1.自备稿:就是初试中的语音与发声的部分内容。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备稿件,一般说初试时可以朗读但最好背诵,稿件不宜太长,因为考官不可能长时间集中精力注意一个考生的表现,而且过长的稿件背诵比较困难,在考场中紧张就会影响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建议一定要较少或避免出现忘词局面,所以准备充分尤为重要。 2.文化考题:考试抽到的题分为3个部分,需要考生运用平时的语文知识进行回答,以考察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文化知识的水平,考生在考前应多注意日常高考的文学常识及成语的解释,一般考题分为:成语解释、文学常识、词语的同反义词及解释。所以考试时可带参考工具,以供规定准备时间内查找。 3.口试内容:有外语的口语表达考试,但题目都不会太难,主要考察考生的英语发音和英语口语基础,一般内容涉及:用英语说你的爱好、自我介绍、学校介绍、单词翻译,请务必准备! 4.服装:在复试的时候更注意考生服装的搭配,因为在镜头前的服装与日常穿着有所区别,考生必须注意。不要穿着奇装异服,不要过于追求个性打扮,女生的面妆不宜太浓,建议使用透明妆,男生可不化妆。 5.举止谈吐:考官会在考生进行准备时就开始观察考生们的修养。在进行考场准备时不要为了突出自己而做很多过分的举动或言谈以引起大家的注意,这样反而适得其反。在进考场时不要跑步进入,要大方、沉稳、自信的踏入考场中央,向考官们鞠躬问好,待征求考官同意后介绍自己。初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语言不要过于夸张,还要注意与考官的眼神交流。关于复试,由于考生会紧张,所以考官不会与考生做太多口头交流,所以考生应尽量杜绝外界干扰,降低紧张程度,这样可以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6.复试表达:仍然有自备稿件的表达,但复试更注重考生的语言表达技巧,要比初试更强调考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指定稿件一般是200到300字的新闻或通讯。在读新闻时有几个简单的技巧:强调数字、日期、地名、人名(强调的2种方法,一是加强语气,一个适当停顿),读新闻要有镜头感,要注意与镜头前遐想观众的交流,态度要不卑不亢,有亲和力,音量不需要太大,但调值偏高。语速适中,过快显得考生过分紧张更有不可避免的吞字现象;过慢则显得考生态度散漫且让人感觉语流不通畅。另外有个小窍门,那就是:每读一小段时要注意抬一次头,与考官目光交流,切不可一直埋头快读! 7.即兴评述:主要注意最近发生的国际国内要事,要注意观点的鲜明性,开头一定要言简意赅的两出观点,至于结尾倒不必过于追求。评述的中间部分不必过分追求语言的流畅,稍有停顿不必过于紧张,只要能平静心情接着往下说就可以保持自己在考官心中的形象。评述内容不要有过于偏激的言语且不用刻意追求华丽的辞藻和牵强附会的成语名言。 8.现场提问:言多必失。回答考官问题时态度一定要谦逊,回答不可冗长罗嗦,如果要求才艺展示,一定要注意把握,因为这可能是考官给你晚会前面失误的最后机会,给你一个建议:不妨可以聊聊自己对这个专业的刻苦学习与向往,以情动人,收效应该会不错! 9.英语方向:有志于此方向的考生,应在专业考试时注意英语口语的表达,但入学后的英语分班更注重高考的英语分数。 10.采编方向:这是新创立的一个学科的方向,估计考试内容不会和一般考生有太多的区别,但要着重注意初试中文学常识和复试中的即兴评述。建议你可以背一两首古诗词、说不定会有帮助。 11.强调:女院的院训是慎独、清雅、勤勉、自强,考官十分注意考生是否自信。在考试的整个过程中一定要将自己的气质修养充分展现出来。有成功的信心,你就成功了一半! 12.猜题:在过去一年的考试中,曾经考过的题目涉及范围很广,尤其是即兴评述,参考题目:为什么要做一个主持人;成功与天才;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如何面对未来的竞争;论雷锋精神;谈爱心;主持人与普通话的关系;我的幸福观;你最喜欢的主持人……还有就是今年的十大新闻评述等等~总之,题目不仅和专业有观,也和政治时事有直接的联系,过去一年发生了很多重要大事,我们都要给予关注。考生可以注意平时新闻或焦点访谈,多听一些评述性的语言借以运用。关于成语,常出怪生僻的成语或者是司空见惯但比较容易忽视的成语,如摧枯拉朽、偃旗息鼓、自怨自艾、妙笔生花等。考试中还会出现词语的运用等。 13.镜头前表现方法:眼睛应看镜头的上框,收下颚,眼睛要直视镜头,不要游移,眼神不要乱飘。手上身上的小动作要克服,在镜头前,任何一点小动作都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尤其念新闻的时候,稿纸不要举起,因为由于紧张,手都会有一些颤抖,这样在镜头前看到的效果就很夸张。发型要体现脸的轮廓,不要遮住脸的任何部位,尤其是眼睛,嘴唇的颜色和脸色相匹配,脸色不要煞白。腮行佣眼影要淡打,脸胖者要注意打侧影。不要带明显的饰物。最是镜头的重点,注意口型的控制,不要撅嘴,口腔开度不要太大,脖子和手的颜色也应顾及,不要和脸色差别太大。整体感觉应以整洁,大方,健康为准!
2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大成艺考 浅析广播娱乐互动节目受众心理(四)
蝴蝶月 2012-4-26 09:36
四、关于广播娱乐互动节目的思考 萧伯纳说过“人们通过镜子看自己的脸,通过艺术作品来看自己的灵魂”,如果把互动节目当作“艺术作品”来看,正和多数对听众收听行为心理的分析一样,都不乏对传播者提供进行决策参考的有价值信息,对于传播者来说,如何从听众研究成果出发,不断的适应听众,贴合听众的传播路径,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节目的播出是需要加以思考的。 对于广播娱乐互动节目的思考: 1 .互动节目的品牌好,既要有好的运作形式,栏头,间奏,结尾都要注意包装,栏目风格要突出自身特点,语言要精益求精,节目安排的主题要有所变化,尽量要不同,常新,以刺激受众的听觉。 2 .互动节目要注重在电台间各个栏目之间的互动,要扩大影响力,辐射力,这就必须注重在电台节目间的互动,以及增加节目编排和主题上的呼应,以免缺少新意。 3 .要与社会活动相结合,走进听众中听取意见和建议,组织多种形式的听众见面会,座谈会等,以树立栏目形象,将直播室放到听众中去,到各企事业单位,街头等地直播,培养锻炼主持人自身素质,从基层中汲取营养,来丰富节目内涵。 4 .在节目与受众的互动的广度与深度上也应该有所突破,争取让更多的人参与传播的过程,给予受众更大的选择权,在无形中降低节目的互动门槛,体现出与新媒体相似的“草根性”。 5 .互动中受众群体不高,使节目投入关注后不能深入优化互动效果,受众参与的随意性使节目难以得到良性的互动。 其实,任何一个广播受众群都有属于自己的特别符号系统,传播者只有与之形成“共通意义空间”,才能取得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而广播媒体传播的手段相对单一,传播者尤其要在传播符号的使用上下功夫,寻求与受众对符号意义的共通的理解。快捷,是广播的一大优势,不过,快捷已经不再单单钟情于广播,迅速,及时也远非广播媒体所独有的。但是经济,方便,贴身的优势还是一直存在的,广播互动的运用,广播互动的兴起,使得广播再次赢得了听众,在听众的心中,通过互动,广播变得不再神秘,广播距离自己越来越近了,在过去的单向接收到能够参与其中,这个是当今广播等众多媒体赋予受众的崭新的信息传播体验,同时各方听众可以实现介质间资讯的相互关联,相互传递,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信息资源在一个互动的大平台上进行传播,从而作到了传播资源的最大化和价值的最大化。 古希腊辩证法的奠基人赫拉克利特有句名言:一切皆流,如果说这句话在古代就是一种真知灼见,那么它更是用于当今,与过去历史上任何时期相比,当今世界在各方面都以空前的高速度和更紧张的节奏迅猛前进,世界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特别在这样一个交往活动和媒介渠道过剩的时代,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单纯以信息提供目标的媒体运作理念已经不能再去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脚步,相反,运用“互动”大量创造附加价值,内容,提高媒介影响力,才是竞争的制胜法宝,同时也是社会民主进程的需要,更是不断增长和扩大社会参与需要的反映,可以说,“互动”已经开始直接而且深远的的影响到了广播节目的内容与形式,以至于影响到整体的播出效果以及节目的生产与经营形式。让受众参与到传播活动中,为受众提供更多互动参与机会,也是对媒介所具有的功能的一种新开拓,对于广播工作者的实践和理论来说,是需要努力探索的,对受众来说,也是对其自身的民主文化素质的提升过程,只有受众民主文化素质越高,其参与互动的能动性越大,质量也就越高。广播互动性节目不仅赢得了听众,而且使广播在报纸,电视等众多新闻媒介竞争中,获得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有了互动,广播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有了互动,广播才能保持永久的魅力,有了互动,才能让广播更生动。
3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大成艺考 浅析广播娱乐互动节目受众心理(三)下
蝴蝶月 2012-4-25 10:26
(三)收听动机角度 现在的学者认为听众的收听动机是:了解新闻和信息;掌握知识;提供服务;娱乐消遣;交流感情,由以上的顺序可知,收听动机基本上是与社会发展成正比例关系的,社会越发展对高层的需要越高也越多。可以说,互动性的广播节目在一定程度上是满足了这些需要,也有很多听众正是在这样的心理指导之下接受了广播互动节目,在听众主动的,有选择的接触和使用广播互动节目行为的背后,其实也反映出听众收听的某种理性和有目的的指向性。受众是信息传播的“目的地”,受众的需要是传播发展的原驱动力,是传播过程得以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受众由是传播效果的“显示器”,只有符合了受众需要的传播活动才能够达到传播着的意图,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按理论分析,它符合起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满足与使用”的理论,人们接触传媒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特定需要。听众的收听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的心理或者社会需要所决定的,他们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取决于其心理期待与传播内容的互动,他们的收听动机也通常是以寻求信息,获取新知,追求娱乐和刺激为主,“指向明确”,“有目的的使用媒体”更是他们的主要收听特征,可知,他们使用媒体的涉入程度较深,反馈积极的话,就能证明他们又比较明显的“工具性使用”倾向, 听众主动性的高层次,表现在目前日渐突出的互动节目的参与性上,这包含了 2 层意思: 1 .听众投入到节目内容的诠释和解读中,这是种心理参与。 2 .是观众或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分为以下几种: ( 1 )互动性节目强烈的针对性满足了受众的个性化的心理要求。 也许我不是表现的最好的,但是我是最有个性的,有的听众会去批评,觉得不好,但是很多人更多的是欣赏听众的勇气和自信,还有认为正是这些人的参与,使得节目更加有乐趣更加生动,某种审美上的错位,也体现出现在现代人对于个性的追求。 ( 2 )受众的表现欲使互动性节目表现良好。 这也强烈的表现在带有评论性广播节目中。特别是媒体的发展,“受众越来越不满足于‘受传者’的角色,而积极要求参与大众媒介的信息传播过程”。联合国国际交流问题委员会在 1980 年的报告《一个世界,多种声音》中就说到:“不要把读者、听众和观众当做消息情报的接受者,大众媒介要负责鼓励他们的读者,听众和观众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办法是拨出更多的报纸篇幅和更多的广播时间或有组织的社会集团个别成员发表意见和看法”。广播其具有传播及时,制作简便,参与方便而受到受众的欢迎,作为一种传媒形式,广播必然需要与它的听众之间有交流。热线电话出现之前,广播和受众的交流主要通过书信的形式来实现。这种方式,时效性差,交流不直接,并且参与面十分有限,最终能够进入直播室参与节目的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参与互动类节目迅速发展起来,日本传播学奥平康弘在《知的权利》一书中写道:“就同一信息的演变而言,曾经是受传者的公民以知的权利的主体姿态出现,要求成为‘传播者’的公民作为接近和使用信息交流媒介权利的主体而登场”,这种“登场”使受众成分有种主人的自豪感,能够自娱自乐,在广播这样的大众媒体下唱歌,充分显示自己的独特的行为方式,构建起一种相对应的文本意义,随时的推动节目的发展。同时受众很容易在交流中找到自身的认知,感受的相通之处,即是整体互动节目受众群体的一部分,代表着相同属于某群体的普通受众的喜怒哀乐,思想情感,道德标准和价值判断,促成某种共识之后,可以使得传播意义生成更加易于达成传受双方的意见统一,并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 ( 3 )受众的好奇心与崇拜心理导致主持人互动节目的迅速发展。 大家都知道,广播在某种程度上对听众来说还是神秘的,主持人更是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在这种心理的指导下,受众很喜欢和主持人交流,特别是主持人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给受众一个榜样的作用,在我国这样一个文化水平总体不是很高的国家,这样的崇拜心理更是很普遍,很多的受众以与主持人谈话为荣。在某些受众的眼里,主持人还有“明星”的色彩,真是在这样的好奇心和崇拜心理的作用下,以文化娱乐类为主的互动节目,就很受追捧,尤其是参与者以年轻人为主。 ( 4 )现代社会强大的压力使部分受众有强烈的诉求欲,宣泄欲。 当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可以在节目中和主持人以互动方式进行交流,在心理上起到疏导的作用。这种状态与现在人们之间的冷漠的人际关系有很大的联系,正是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下,人们才会形成要与主持人交流的强烈心理要求。主持人的神秘光环也使听众深信其话语的“权威性”,“表扬性”从而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再者由于这样的形式是在匿名的情况下完成的,受众与主持人的“交流”是在“安全”的情况下发生的,从而既交流了思想感情又避免了被熟人知道其隐私的尴尬。 ( 5 )受众的得益心理使得这样的节目很受欢迎。 不管是一些可以获得物质利益或精神利益的。同时在这样的节目中,有的商家还可以根据品牌及产品的特点加入到此类节目当中,为听众提供奖品受众。受众或者得到物质利益或者得到精神鼓励,参与者可以不分年龄,性别、文化背景、身份的限制等等,受众在得到这些物质利益或者精神奖励的时候付出很少甚至不付出(如有的电台设置免费电话等),受众参与这样的节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休息的作用。既在心理上获得安慰又在物质上获得好处。当然除去娱乐节目,实际上很多这样的节目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解决生活中的实质性的难题。如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的“新广行风热线”,其是一档大型热线直播节目,每天早晨,新疆各个职能局的负责人轮流走进电台直播间,现场解答听众问题,通过直接对话,公开在节目中作出承诺,取得了听众的信任,属咨询问题的电话,在节目中随时进行答复,关于反映问题的,各个部门会在第一时间去现场进行调查。由于替百姓说话,为政府分忧,被听众亲切的称为“民主线,连心线,服务处,监督岗”极大的扩大了电台新闻互动节目的领域,同时开办的“新闻进行时”,“首府热线”等栏目,增加了听众的互动率,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 6 )还有些无意的参与,只是抱着一种“游戏”的心态。 无所谓物质与精神奖励,更无特别的追求与要求,只是一时兴起的冲动去参与节目,去体验一种从未有过的紧张刺激感,同时也获得难得的自信。光是单纯的一种“自我肯定,价值体验”。
3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大成艺考 浅析广播娱乐互动节目受众心理(三)上
蝴蝶月 2012-4-25 09:59
三、广播娱乐互动节目受众心理分析 广播节目的互动类型有很多种,但是娱乐互动节目却是拔得头筹,颇受欢迎,为什么受众对娱乐互动性节目情有独钟呢?除去上述和其他广播互动节目有相同的特点和特征外,这与受众的心理需要有很大关系,我们知道,任何传播活动,尤其是大众传播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都会产生传播效果,这里所谓的“传播效果”通常具有双重意义,狭义上,它是传播者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众身上所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上的变化。广义上,传播效果是说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众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作用,也不管这些影响和作用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是显性的还是潜在的。传播效果的产生和大小始终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因素——受众的心理状态和接受程度。这里说的受众主要指的是广播的听众,受众是传播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非常活跃的因素,是产生传播效果的关键,任何传播活动只有被受众所接受,并在受众中产生一定的效果,传播过程才算完整。而受众作为社会群体的人,是具有一定的心理和生理机制的,所以首先必须作用于人的心理,以心理为中介,才能产生效果。 (一)群体角度 从古代的烽火狼烟到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现在的信息高速公路,人类的信息传播历史走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的前期是缓慢的,最初受众的接受心理是由普通走向群体或者个体的,印刷的出现及发展使传播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电波的出现,叫传播更是使产生了质的飞跃,到现在电脑网络的加盟,信息传播已经呈现爆炸式方式放射,信息以比特数据形式无限延伸,渗透到有人类存在的每一个角落。 群体,按日本社会学家岩原勉 提出的理论来解释,是说“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也就是说“群体”不仅包括家庭,朋友,街坊邻居,娱乐伙伴等,也涵盖了具有共同属性的间接社会集合体,如性别,年龄,阶层等等。既包括联系松散,自发形成的社会群体,也包括存在着的制度化的严格分工和严格的纪律的职能群体 ( 组织 ) ,如政党,军队,团体,企业等。岩原勉认为,群体的本质特征有:一是目标取向的共同性,也就是说,参与群体活动的个人都是带着某种共同的目的――共同的利益,关心,兴趣等等而集合在一起。二是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题共同性。“我们”体现出一种主体共同性,这亮点就意味着任何一个群体都具有互动机制和使共同性得到保障的机制。 (二)人的需要角度 人是有需要的动物,马克思说过,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同样,没有接受信息的需要就没有传播的产生,受众的特定需要为大众传媒提供了“靶子”和作用对象,而大众传媒则为广大受众满足需要提供可观的“粮食”。传播者只有了解到受众在特定条件下的特定需要,并设计与此相适应的内容和形式,才能使大众传播产生良好效果。需要是受众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它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的心理状态,人的需要具有不同层次。关于人的需要的分层理论,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中从人们的行为动机方面,做出如下的解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第一个是生理的需要;第二个是安全需要;第三个是社交需要;第四个是心理需要;第五个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五种需要是越来越高的,人们在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以后就会依次提出较高层次的需要,也可以说是先生理后心理需要,在过去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注重的是基本的生活经济,自然对某些较高层级的心理需要不是很在意,但是当生活水平提高以后,让受众在追求温饱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后,对于单纯的了解信息也就显示出不满了,受众现在需要的是直接参与节目,要与节目主持人一对一的直接交流,是随着受众心理需要的出现而出现的,也可以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国家文明发展的一种体现。这五层主要是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在大众传播活动中,受众的需要说到底是一种精神需要,信息的需要,其需求层次往往从两个方面反映出来:受众的结构层次决定其需求层次,需求本身就具有层次性。不同受众群体会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受众群体由于其文化水平,年龄结果,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选择和理解。
3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播音主持专业考试中如何准备新闻稿件的播读
艺考专家 2011-10-31 16:27
如何准备新闻稿件的播读?这里说的新闻稿件,涵盖了新闻消息、新闻评论以及新闻故事。播音主持专业考试中出现样式最多的是新闻消息以及新闻故事,新闻评论一般都会结合即兴评述考察,应该说不会出现新闻评论的播报。本文就新闻消息的播报提出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 1、新闻稿件播报的要求: 消息应该理解为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简洁的语言、用最快的速度把真实的事情传播出去。因此它要求: (1)准确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都不许出现事实上的差错,只有认真才能准确。 (2)节奏明快——什么样的稿子就有什么样的形式,播的是新闻,就得像新闻。节奏不完全是快慢的问题,但它有快慢的问题。句子与句子之间紧凑,句段之间要明白晓畅。 (3)层次清楚——一般消息都是由导语、主体、结尾构成的,层次之间要留出停顿的时间,以避免播成一片。 (4)朴实大气——以第三人称叙述事件,没有任何夸张、渲染。正确传达,直接面陈。举手投足、言谈举止让考官看到的是一种内心的真实流露。 2、新闻稿件播报的注意事项: 新闻播报不是念稿子,字里行间渗透着播者对新闻的理解,播报就是把这种理解、感受真切地传达给受众。因此还要注意: (1)播稿过程也是传达过程,把一件刚刚发生的事播报出去,播音者要有新鲜感,除了在备稿过程中找到新鲜点之外,播报时要有精气神,还要使这精气神分寸得当。明快晓畅的语流,加上热情洋溢的状态,足以让考官另眼看待。 (2)消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听的人知道,句与句的衔接在清楚的基础上要紧密,因此要格式正确、轻重恰当、逻辑严密、不涩不粘、不浓不淡、语势平稳。在播稿过程中,语流要紧凑,以避免散乱。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一个劲儿”,不紧不慢,无理解,不经心,缺少变化。 (3)新闻稿件播读或播报,有的叫朗读新闻稿件,其实是一个意思 。无论干什么事都得像那么回事,所以播报新闻得像播报新闻的样子。播报的榜样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整点新闻以及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播报节目。切忌“说新闻”,使它变得拉杂、拖沓,不像新闻的样子。
个人资料: 播音|7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播音广播技巧 广播要塑造独特魅力
杨幂 2011-8-17 15:20
播音广播 技巧 广播要塑造独特魅力 一档栏目的成功与否,与前期创意、策划、编导采编能力及后期制作水平有很大关系,但节目主持人本身的文化素养及驾驭节目的能力也对节目成败至关重要。情感类谈话节目要想取得听众的注意,创出品牌,主持人的声音形象、学识涵养、主持风格等都将影响到节目的质量。 1.加强道德修养,"声""神"和谐 从某种角度说,广播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声音的艺术、想象的艺术。这里所说的"声"是指通过主持人的声音语态所表现出来的关切--声声关切总是情。听众通过收听节目,可以感受到主持人健康向上的内在精神气质和涵养。一个品牌栏目的声音形象、主持风格也折射出栏目的价值取向和艺术水准。情感类节目主持人的"声屏形象"与"内在气质"一定要与栏目定位达到和谐统一,栏目才会如行云流水,令人赏心悦目。 2.加强知识修养,"智"与"才"时时闪现 主持是瞬间艺术,只有知识的不断积累,才能在主持节目时做到胸有成竹,侃侃而谈,以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节目宗旨,赋予节目厚重的文化感。
30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播音主持专业 播音的声音特点
杨幂 2011-8-12 15:49
播音主持专业 播音的声音特点 播音的声音特点 这里所谈的声音特点主要指播音语言的语音和音色特点。粗略分析,播音的声音特点可归纳成以下几点 (一)准确清晰 包括两个含义:准确是指吐字合乎规范,字音标准;清晰指语音具有较高分辨率,即使在杂音环境中也能听清楚。当然,这里所讲的清晰是完美表达出语言的意义和感情下的清晰,而不是机械地念字。吐字清晰在运用时往往受到其他表达因素制约,并容易使人产生片面认识,认为吐字清晰会影响表达的流畅自如。然而正是这种制约,才更能显示出一个播音员是否具有语言功底。 (二)圆润动听 指播音要有较好的声音音色和较高的吐字技巧。圆润动听与嗓音条件有直接关系,先天因素在其中起着很大作用,但后天训练也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实践表明,许多人嗓音条件不够好,并非先天不足,而是使用方法不当。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训练,这些人的嗓音往往会有很大改善。圆润动听的另一方面涉及吐字技巧。这一点在以元音为主,字音内部组合极有规律的汉语普通话中尤为重要。完美的吐字会使人感到声音圆润动听,并可弥补嗓音方面的某些不足。我国民间常用“口十字如珠”来形容吐字技巧。由此可见吐字对声音圆润动听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三)朴实大方 是指播音发音接近生活中的讲述,与朗诵或表演有明显区别。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播音员,其工作以传递新闻信息为主,新闻的真实性要求播音员的语言表达不能过分夸张和过多修饰,不能片面追求艺术效果。在声音的音高和音色上,播音的用声与口语接近。 (四)富于变化指播音员的发音要避免单调。 人们在生活语言中,为r省力,常采用单一音高、单一音色或单一节奏的发音方式。这种单调发音方式可借助讲话者手势或面部表情加以弥补,因而不致使人产生厌烦。但如果将这种发音方式照搬到播音之中,无疑会使听众感到厌烦。为了有效地吸引听众,播音员的发音应力求变化。无论吐字力度,还是音高、音色、节奏,都应尽可能随节目内容和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由于归纳角度不同,我们可以提出更多的播音声音特点,但以上这些已基本概括了播音的主要声音特点,为播音的发音训练提供了简单明确的目标。
3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艺考咨询|艺考总动员|明星评选|艺考问答|手机艺考|艺术社区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招聘英才 明星博客 演员论坛 网站地图 藏宝图

明星代言 高端培训 在线教育 法律顾问:北京时代先锋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06064098号 京ICP证09056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4107号

GMT+8, 2025-10-15 08:45 , Processed in 0.03983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本网站由北京学艺文化中心承办。为做大做强网站,本站接受风险投资商咨询,请联系010-81968196

广告合作电话:010-81828388 13683139966 (陈老师) 商务洽谈电话:010-81968196

监督投诉电话:010-81968196 13161897008 (张老师) 信息处理电话:13683139966

联系QQ:81182745 353157718(李老师)MSN: star#iflove.com(把#换成@,张老师)

学艺网旗下网站,明星品质,响亮品牌,愿与您携手腾飞,一起共创大业!

回顶部